2017三伏天什么时候结束?2017出伏就不热了天气转凉温度下降

2017-08-21 11:08:00 西电网

夏季最炎热的时候是三伏天,三伏天每年都不同,那么2017年什么时候出伏是几度呢?下面一起看看吧!

2017年什么时候出伏是几度

三伏天开始时间:2017年三伏天从7月12日开始,8月17日结束,共40天。

2017年7月12日~2017年7月21日 为初伏 10 天

2017年7月22日~2017年8月10日 为中伏 20 天

2017年8月11日~2017年8月20日 为末伏 10 天

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,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,需要查历书计算,简单地可以用“夏至三庚”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,即从夏至后第3个“庚”日算起,初伏为10天,中伏为10天或20天,末伏为10天。我国古代流行“干支纪日法”,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,循环使用。

三伏贴介绍

三伏贴,是一种膏药,如银行卡大小,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。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,据信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(如鼻炎,气管炎,咽炎,哮喘等),针对不同的疾病,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,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。选择在三伏天贴敷,是根据中医“冬病夏治”的理论,对支气管哮喘、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,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(这3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),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,可以减轻冬季哮喘发作的症状。

三伏天介绍

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伏即为潜伏的意思。“三伏天”的“伏”就是指“伏邪”。即所谓的“六邪”(指“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”)中的暑邪。所谓的“伏天”,就是指农历“三伏天”,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。

“伏”就是天气太热了,宜伏不宜动。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“伏”,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。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、四十天,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,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。

文言讲,伏即为潜伏的意思。“三伏天”的“伏”就是指“伏邪”.即所谓的“六邪”(指“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”)中的暑邪。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,而不为人知。如暑邪不除,到了秋天,火邪克金,而伤肺气,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,而患感冒、咳嗽、发热等疾病。而进入冬季以后,这些病会反复发作,“……秋为痃疟,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”

因此,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“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”.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。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,反而会伤了脾胃。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饮品。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,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。凡事不能只看眼前,眼光放远些。

高温炙烤的三伏天让不少人体虚身苦、心神烦躁,三伏天也即将结束,那么2017出伏就不热了吗?

2017三伏天后多久不热

在三伏天后,天气还是会比较热,会有秋老虎,一直到秋老虎结束,也就是在2017年8月14-22日期间,天气开始逐渐转凉。

因为立秋之后,会有一段时间的短期天气会热现象,被称为秋老虎。一般发生在8、9月之交,持续日数约7-15天。2017年立秋在2017年8月7日,农历六月(小)十六,根据一般情况,秋老虎持续日数约7-15天。所以2017年的秋老虎预计在8月14-22日期间结束。

一般来讲,出伏就代表着出了伏天,炎热渐消;而处暑节气更代表着暑气告一段落,天气应会越来越凉爽。不过在南方一些地区,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,往往在处暑尾声,再次感受高温天气,也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。

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,但又向北抬,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,日射强烈,气温回升。由于我国地域辽阔,“秋老虎”的表现略有所不同,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,一般推迟2—4个节令。

另外,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,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;有时秋老虎来了去,去了又回头。《清嘉录》的作者顾铁卿:“土俗以处暑后,天气犹暄,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;谚云:处暑十八盆,谓沐浴十八日也。”意思是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。但“秋老虎”天气虽然气温较高,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,阳光充足,早晚不是很热,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。

出伏之后天气就不热了吗

出伏一般与处暑节气时间相近,一般来讲,出伏就代表着出了伏天,炎热渐消;而处暑节气更代表着暑气告一段落,天气应会越来越凉爽。出伏之后,北方会明显感觉到凉爽,但是在南方一些地区,凉意还不是很大,而且往往在处暑尾声会受到秋老虎的来袭,再次感受高温天气。

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步南移,但又向北抬,在该高压控制下就出现了晴朗少云,日射强烈,气温回升的现象。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,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,而且有时秋老虎来了去,去了又回头。

《清嘉录》曾有这样的记载:“土俗以处暑后,天气犹暄,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;谚云:处暑十八盆,谓沐浴十八日也。”意思是处暑节气之后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,才能凉快下来。

不过,“秋老虎”天气虽然气温较高,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,阳光充足,早晚比较凉快,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。

那么,出伏之后,我们应该吃些什么呢?西瓜、冰激凌等寒性食物可不可以吃了呢?

出伏之后,虽然短时间内气温还比较高,但是秋天也很快来临,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,人也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,少吃少食西瓜、冰激凌等寒凉食物,以免损伤脾胃;秋季天气比较干燥,出伏之后可以适量多吃酸性食物,有助于敛神降气、润燥养肝、滋阴利水,不宜多吃韭菜、葱、姜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以及羊肉、狗肉、麻雀等性热之物,以免加重秋燥。此外,多吃西红柿、辣椒、茄子、马铃薯、葡萄和梨等碱性的蔬果,可以帮助人体消除疲劳,应对“秋乏”。